医学生的“出身焦虑”:本科学校成“紧箍咒”
想象一下,你,硕士毕业于某顶尖医学院,SCI论文发得手软,临床实习表现堪称“手术室MVP”。可投简历时,HR冷不丁一句:“本科是哪的?” 你弱弱回答:“某普通医学院……”然后,空气安静了,简历被“咔嚓”送进回收站。这不是段子,而是知乎上医学生们的真实写照。一位网友吐槽:“我硕士北大医学部,博士协和,可本科是个三本,面试时HR看我的眼神就像在说‘你这学历,怕不是拼夕夕买的吧’?”
小红书上,医学生们更是“群情激愤”。有位博主发帖:“规培医院挑人,985本科的直接进热门科室,我这普通本科的只能去‘冷门到冻死人’的科室,学历歧视简直明晃晃!”还有人调侃:“第一学历不好,就像在简历上贴了个‘非酋’标签,投多少份都是玄学。”
医疗行业歧视水平:比金融低一点,比互联网高一截
要说第一学历歧视,医疗行业绝对不是“独一份”的惨。金融圈的投行大佬们,早就把“清北复交”刻在招聘启事上,普通本科生想挤进去,比登月还难。知乎上有金融从业者吐槽:“投行招聘,HR连硕士学校都不看,直接问本科是哪的,没名校光环?对不起,下一位!”相比之下,医疗行业至少还有基层医院和民营机构给非名校医学生一条活路,算是个“安慰奖”。
互联网行业就宽容多了。程序员们靠LeetCode刷题、GitHub项目说话,普通本科生只要代码写得6,照样能进大厂。小红书上有程序员晒 offer:“我二本出身,靠算法竞赛和开源项目,硬是拿下字节offer,学历?谁care!”可医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,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再高,也难敌HR一句“本科不是双一流,pass”。
至于制造业和公务员,歧视程度更低。制造业看技术,公务员靠笔试,学历门槛相对佛系。医疗行业呢?大概跟高校教师招聘的歧视水平差不多:想进三甲医院或顶尖医学院,非985/211本科?门儿都没有!
为啥医疗行业这么“爱出身”?
医疗行业的第一学历歧视,简直是“行业特色”。首先,岗位稀缺得跟限量版球鞋似的,三甲医院一个住院医师岗位,能收到上千份简历。HR忙得跟996社畜似的,哪有空细看你的科研成果?直接用“985/211”当筛子,省时省力,效率拉满!
其次,医学界对名校的迷信堪称“玄学级”。北大医学部、复旦上医的本科生,被认为自带“学术光环”,仿佛天生会开颅、会缝合。知乎上有位医生调侃:“HR觉得名校本科生连解剖课都解得更优雅,非名校的?可能连青蛙都解得战战兢兢。”再加上医院内部的“校友圈”文化,名校毕业生总能找到“老乡”帮衬,普通院校的医学生只能默默吃瘪。
最后,医学职业路径的“长征”属性也加剧了歧视。规培、职称晋升,每一步都可能被第一学历“卡脖子”。小红书上有人爆料:“某医院职称评审,评委一看本科不是名校,直接说‘基础不够扎实’,我论文都发到Nature了,还不够扎实?!”
医学生如何“逆天改命”?
面对这“学历出身论”,医学生们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。知乎和小红书的“前辈们”贡献了不少“逃出生天”的招数:
卷科研,卷实习:SCI论文、国际会议poster,啥能证明实力就卷啥。知乎上一位医学生分享:“我本科普通院校,但靠三篇SCI和三甲医院实习经历,硬是挤进top医院的面试。”
曲线救国:先去基层医院练手,攒够经验再跳槽。小红书博主建议:“三甲医院不要你?去二甲、三乙镀金,过几年再杀回去!”
考名校研究生:硕士、博士进个“双一流”,至少能让HR的眼神温柔点。知乎上有人说:“本科二本,考研上了协和,HR看我的眼神从‘拼夕夕’变成了‘正品’。”
心态要佛:小红书上有人金句频出:“第一学历不好,就像抽卡抽到R卡,玩得好照样能通关!”调整心态,专注提升,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。
医疗行业真是“重灾区”吗?
说医疗行业是第一学历歧视的“重灾区”,有点夸张,但也八九不离十。比起金融圈的“名校至上”,医疗行业稍微软一点;但比起互联网的“能力为王”,它又硬得让人牙疼。数据上,教育部2021年就喊话“第一学历无官方定义”,可三甲医院的HR们显然没把这当回事,依旧拿“985/211”当金科玉律。
小结一句:医疗行业不是歧视的“地狱模式”,但绝对是“困难模式”。医学生们,背着“第一学历”的紧箍咒,依然得在手术台上、实验室里,用实力证明:我不是“拼夕夕”,我是“真香”!